一、
真空蒸煮袋封存前:食材預處理與包裝規范
1.食材預處理
肉類需剔除軟骨、碎骨(防止蒸煮時刺破袋體),蔬菜洗凈后瀝干至表面無游離水珠(殘留水分易加速微生物繁殖)。
海鮮類建議用廚房紙包裹,避免蒸煮時汁液滲出污染袋口密封區。
含氣食材(如豆類、玉米)需提前焯水1分鐘排氣,防止蒸煮膨脹導致爆袋。
2.裝袋與密封
食材填充量不超袋體容積的80%,預留1.5cm袋口余量用于真空封口。
使用專用真空封口機時,確保袋口平整無褶皺,密封條壓合溫度控制在160-180℃(不同材質袋體需參考說明書)。
液體類食材(如湯汁、醬料)建議采用“冷凍定型+二次封口”工藝,避免抽真空時液體倒吸污染泵機。
1.加熱方式選擇
水煮法:適用于PA/PE復合蒸煮袋,將密封袋浸沒于95-100℃沸水中,水面需高出袋體3cm以上,持續加熱時間≤45分鐘。
蒸柜法:適用于RCPP材質蒸煮袋,蒸汽壓力控制在0.15-0.2MPa(對應121℃),蒸煮時間按食材厚度調整(如肉類每1cm蒸煮15分鐘)。
2.風險規避技巧
蒸煮前在袋體表面扎2個直徑0.5mm的透氣孔(針對高淀粉食材),防止因袋內氣壓驟變導致脹袋破裂。
避免將蒸煮袋直接接觸鍋底或蒸格,建議使用蒸煮架或紗布墊隔熱,防止局部過熱導致袋體分層。
蒸煮后立即用冷水降溫至40℃以下再開袋,可減少袋內熱脹冷縮引發的密封失效。
三、真空蒸煮袋存儲與復熱:延長食品安全的“保鮮鎖鏈”
1.冷卻與分裝
蒸煮后需將袋體倒置瀝干湯汁,置于0-4℃冷藏環境下保存,保質期可達30天(常溫僅7天)。
若需長期保存,可二次抽真空后冷凍(-18℃),但需避免反復解凍復熱。
2.復熱注意事項
微波爐加熱需撕開袋口一角(避免蒸汽壓力爆炸),功率調至中火,加熱時間≤3分鐘。
蒸鍋復熱時,需在蒸格上鋪濕紗布,防止袋體因干燥環境脆化。
復熱后若發現袋體鼓脹、異味或湯汁渾濁,需立即丟棄,不得二次加熱食用。
通過遵循以上流程,真空蒸煮袋可保留食材營養與風味,同時將微生物污染風險降低98%以上,成為家庭與餐飲企業實現“便捷+安全”的理想解決方案。